除動力電池外,儲能被公認是鋰電池應用的另一片“藍海”。甚至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儲能鋰電池未來應用前景比當前風頭正盛的動力鋰電池還要好。
依據國家政策及儲能的發展形勢,上述判斷不無道理。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當前國內儲能鋰電池的實際應用沒有如預料般“紅火”,一些原本想在該領域大展宏圖的企業已經將重心轉向動力鋰電池、海外儲能或者干脆斬斷儲能業務。
儲能鋰電池何以黯然失色?已身處4G時代,通信基站正廣泛建設中,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大運營商的通信儲能鋰電池招標項目不是在逐年增多嗎?事實的確如此,但通信儲能鋰電池市場的擴大卻并不意味著企業能從中獲利。
作為下游的強勢客戶,三大運營商在招標時已經把價格壓得很低。一些企業為了中標,采取“犧牲毛利”的極端方式,導致通信儲能鋰電池市場幾乎無利潤可言。如果企業整體實力不夠強,即便有心“先入為主、后圖發展”,也難以長期忍受過低毛利的壓力。
做通信儲能鋰電池不成,那么大型電網儲能能否讓企業的境遇有所不同?經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BII)調研發現,目前大型電網儲能基本都處于示范運營階段,企業依賴政府補貼存活,沒有實現真正的市場化。未來鋰電池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受政策、技術、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其前景短期內較難判斷。不知水的深淺,企業還是不要盲目涉水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國內分布式儲能已出現了苗頭,其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只可惜,目前分布式儲能鋰電池及其安裝成本太高,加之下游市場仍未啟動,這讓很多企業對此猶豫不決。有一些企業則在戰略布局及利潤之間尋找平衡點,率先將目光轉向了在國外發展相對較好的分布式太陽能儲能。
綜合來看,國內儲能市場不是沒有前景,只是受諸多因素影響,企業想從中分一杯羹的難度也特別大。不過,這并不代表企業只能坐以待斃。相反,企業更應當有所作為,從自己力所能及的角度出發,比如降低鋰電池成本、提高儲能技術水平等。
走鋰電池梯次利用路線,通過從動力電池到儲能的“雙方”,或者從動力電池到大型儲能再到UPS/通信基站儲能的“三方”,來共同分攤成本,將是企業最有效降低成本、最能賺錢的方式。當然,布局鋰電池梯次利用,由于技術難度高、市場風險系數大,企業若沒有宏遠的戰略規劃及資金承受能力都是不行的。
在未來,那些資金雄厚、品牌及聲譽較好,并善于與下游客戶國家電網、運營商等處好關系的企業,在儲能市場站穩腳跟的概率大得多。而其他資質不夠,又想在儲能細分領域做出自己特色的企業,則必須慎重地做抉擇。
事實上,雖然當前儲能還不能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但極少數有實力、有遠見的企業早已開始謀篇布局,試圖通過梯次利用撬動儲能版圖,這一點在2015年將體現得更為明顯。這也意味著,儲能“門檻”正漸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