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經開區的四川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川汽”)新能源汽車分公司內,首批純電動SUV——川汽野馬T70EV已完成研發,年內將投產,目前已有意向訂單近2000輛。
新能源汽車有補貼 18萬元買純電動SUV
打開發動機,外觀酷似路虎的川汽野馬T70EV迅速啟動。這是川內首輛純電動SUV,已經完成研發。
“目前已具備量產條件,預計11月將量產。”川汽常務副總經理曹國棟告訴記者,川汽野馬T70EV重約1.8噸,充電3小時可續航230公里,滿足一般公務車用途,將來續航將達400至500公里。電池來自美國波士頓,重約300公斤,T70EV完全充電需要3小時,快充(達到80%電量)只需30分鐘,目前省內外意向訂單已經有2000輛,按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這輛純電動SUV的實際售價約為18萬元。
此外,川汽野馬C31純電動轎車也在進行最后調試,這是川汽新能源汽車分公司研發的第二代純電動轎車。成都今年內訂了200輛,用于出租車運營,預計年內將上路載客。
聯手專業機構攻堅 獲得57項專利
曹國棟介紹,SUV型電動汽車由川汽與清華大學研發,將真正實現零排放,擁有20項專利,且在總車控制器、電池管理應用等方面擁有數項全國領先的技術。
從2006年起,川汽著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最大的難題來自核心自主技術。為了解決這一“頑疾”,2009年,川汽成立新能源汽車研發機構,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攻堅。目前,川汽新能源汽車研發已經與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天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重慶)、清華大學、英國米拉、德國博世等國內外權威機構和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目前整個公司擁有57項專利。”
電動車年產能 力爭進入全國前五
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汽車、成都客車……作為成都工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工業體系近年來逐步完善,新能源已經成為新的增長點。
據介紹,川汽在綿陽投資了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新能源乘用車,計劃年產能為12萬輛,預計產值可達240億元。明年川汽將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建成5000輛產能的電動客車基地,預計年產值可達75億元。2016年,成都、綿陽兩地電動車年產能力爭突破15萬輛,進入全國前五。
“成都在2007年私家車保有量已經是全國第三,汽車尾氣排放成為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清潔能源是最好的選擇。”曹國棟信心滿滿,“成都新能源汽車既有技術實力和市場空間,加上政策補貼,發展機遇非常大。”
成都已形成三環內10分鐘充電圈
根據2014-2017年的《成都工業“1313”發展戰略實施計劃》和《成都市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成都市將籌措10億元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六大工程。成都今年將研究制定購車補貼、新能源汽車出行不限號等市場促銷政策,鼓勵社會個人購買“成都造”汽車。
成都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建設起步早,發展快,目前已經形成了三環內的10分鐘充電圈。據了解,成都供電公司從2010年以來,投資近5億,建成10多個充電站、200多套直流充電樁、數百個分布式交流充電樁。每天為近千臺大型電動公交車和2800余輛小型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2013年成都地區電動汽車充電量已突破1000萬千瓦時,領跑西部,在全國名列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