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與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儲能國際峰會2015”在北京召開。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分論壇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能源領域負責人及中德合作電動汽車項目主任金彩爾(Sandra Retzer)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能源領域負責人及中德合作電動汽車項目主任金彩爾(Sandra Retzer):
今天主要討論德國對發展電動汽車的看法,以及對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的看法,同時探討如何把電動汽車引入到智能電網中。
特斯拉把儲能納入到家庭,改變了儲能產業的游戲規則,而電動汽車的發展則使儲能產業更具靈活性。
目前,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銷售快速攀升,電動汽車占比較高的國家,激勵機制也相對完善。但由于缺乏對儲能技術的了解,目前電力市場仍受基礎設施和技術的局限,因此,我們要推動儲能和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整合。
隨著儲能技術的發展,其價格成本也在不斷下降,所以,無論是對供應方還是需求方來說,技術的創新都會讓儲能產業更具市場競爭力。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電動汽車的推廣與國家的補貼政策密切相關。借助國家的財政補貼,通過降低購車成本來促進電動汽車的銷售和普及。另一方面,稅收等激勵措施也有利于電動汽車的推廣,如免費停車、不限行等政策。
目前,德國已把電動汽車推廣重點放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到2020年,德國計劃推廣100萬輛電動汽車,到2030年,預計推廣600萬輛電動汽車。在中國,到2020年預計推廣500萬輛電動汽車,但是,中國與德國的推廣背景不一樣。在德國,政府創建了一個電動交通的移動國家平臺,把電動汽車與相關原材料、信息技術、循環使用等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整合,把儲能和電動汽車進行整合,構建國家智能電網,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等,這也是德國電動汽車得以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德國,政府在電動汽車展示區共建設了120個項目,總共投資3億歐元,主要是為了喚醒公眾的意識,讓大眾了解到電動汽車是便利的、環保的、能擔負得起的,通過用戶觀念和思維的轉變,進一步推廣電動汽車。
在柏林,電動汽車租賃模式非常成功,人們可以很方便租到寶馬汽車。在340萬人口的柏林市,有42%的居民沒有私家車,除此之外,柏林的公交系統也很完善,這種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非常值得推廣。
充電項目是在德國南部的一個試點項目,也是戴姆勒公司所在的地方,因為奔馳汽車的推動,該地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數量比柏林要高出6倍。
在中國,發展電動汽車,首先要考慮能源供給的安全,其次是增強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力,還要兼顧保護環境,改善經濟發展質量。而電動汽車不同車型的充電標準化問題,尤其是私人充電裝置問題,成為目前中國電動汽車推廣的瓶頸之一。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不斷發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越來越向智能化發展。在智能交通中,電動汽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中德之間的合作,不僅僅是在電動汽車領域,其他相關技術的合作也正在積極推進中。
目前,在新能源領域,中德已開展的緊密合作為:一是中德電動交通方面的合作,二是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的合作。而下一步合作,是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考量硬件設施的供應、安裝的流程,以及政策法規的創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