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與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儲能國際峰會2015”在北京召開。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分論壇上,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陳楚發表“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陳楚: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總體情況,分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及產業推進情況。
北京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思路是立足于純電動汽車,以整車為龍頭,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建立示范體系,跟蹤燃料汽車、高能量密度電池等前沿技術。
目前在昌平、房山、大興已形成了三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整車產能達到了八萬輛。截止到2015年3月份,進入到國家公告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共105款,其中公交車37款,環衛車31款,政用車30款,物流車1款和其他的車型1款。
在整車方面,現已形成了商用車平臺和乘用車平臺。在專用車方面,有兩噸、三噸、八噸及十六噸的商用車,主要用在環衛和物流等領域。在電動大客車方面,有6.5米、7.6米、12米及18米的電動客車,主要用在公交、機場擺渡、超市班車及校園通勤等領域。在乘用車方面,現在已涵蓋了A級、B級等多款車型,形成了北汽、長安、現代、福田四大品牌,主要用在出租、租賃及私人購買等領域。
在關鍵零部件方面,目前北京已形成在電池、電機、電控三大件方面產業聚集發展的態勢。電池的總產能達到8.1億瓦時,同時在鋰硫、鋰空氣電池等技術方面也有跟進。電機產能達到40000套,在輪轂電機方面也有研發。
第二部分,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行情況。
從總體情況來看,截止到2015年4月底,北京市純電動汽車推廣規模是1.5萬輛,居全國第一位,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僅次于浙江和上海,排在第三位。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主要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并配套建設了三個保障平臺。
首先是公共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北京目前的發展思路是構建層次化公共交通體系,主要是綜合考慮線路長度、運力要求、交通環境等,力爭做到車載電量、充電方式和電池類型的匹配,再到車輛采購成本、運營成本和基建成本的最優化。北京目前推廣電動公交車1200余輛,快速公交線路上重點推進雙源無軌電車,重點發展純電動車和6.5米的微公交,破解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我們正在聯合北京市財政局研究,對除了市級財政資金之外購買大客車的客戶給予補貼,初步標準是按照國家一比一的標準給予市級補貼,兩級補貼最高不超過車輛最高售價的60%,該政策將在近期出臺。
出租車領域的發展規劃是先郊區后市區。目前,除了門頭溝之外,已經在九個遠郊區縣實現了電動出租車的全覆蓋,推廣規模達到了2150輛。2014年,在北京市城區實現了500輛電動出租車的運行。去年交通監管局明確規定,強制出租車保費年限由八年改到六年,更新為純電動汽車的出租車,除了享受國家、地方補貼外,還能享受到每輛車不高于五萬元的差價補貼。
在租賃領域,北京市也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力爭將分時租賃打造成公共交通的一部分。2014年,全年配置了租賃車指標4520輛,其中73%即3300輛分配給了純電動小客車。目前,北京市累計推廣新能源租賃車共2827輛。
其次,私人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為進一步推廣私人領域的電動汽車,北京市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已經覆蓋到購車、用車和基礎設施等全產業鏈。
2014年,北京市針對購車環節,率先出臺了完整的政策體系,包括新能源汽車單獨搖號,單獨配制,牌照指標按照產業發展逐年遞增,一比一的市級財政補貼等等。同時,對物業行為進行了規范,鼓勵自用充電樁的建設。
2015年,北京市陸續出臺了幾個政策,主要在用車環節、基礎設施及延伸等。2月份出臺了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指標實施意見,明確了居住類建筑將18%的車位配建為電動汽車停車位。4月發布了關于實施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的通知,規定從6月1日起北京市合法牌照的電動汽車不限行。另外,還發布了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北京市電動校車的指標配制出現了增長的趨勢,從1428輛增加到3356輛。
為了保證電動汽車的有序運行,北京市建設了三大保障平臺:
第一是公共領域電動汽車運營保障平臺,由北京理工大學牽頭建設?,F在該平臺已具備一萬輛電動汽車的實時監控能力,并將逐步提升到五萬輛的服務能力。
第二是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智能管理服務平臺,它是提供充電樁位置和狀態的導航查詢,充電預約等等電動汽車的互聯網服務。
第三是國家級電動汽車監測平臺。
第三部分,介紹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情況。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的總體思路是“自用慢充主導,公用快充補電”,分三種類型:私人自用,社會專用,公共公用。目前,北京市累計建成充電樁共7500個,其中社會公共公用是1700多個,私人自用是2200多個。
目前,我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已由試驗示范期進入了產業發展期,其發展重點已經轉移到科學的評價體系、技術成熟程度及商業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另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應適度超前布局和超前建設??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既要制定合適的鼓勵政策,但政策又不能過渡,避免企業對政策和中央資金的過渡依賴。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