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杭州長江汽車首批純電動汽車在余杭經濟開發區下線,同時發布全新的電動汽車品牌“長江EV”。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前身杭州長江客車有限公司,2013年由香港五龍電動車集團兼并重組,完成了從動力電池到整車生產的產業布局,年產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乘務車10萬輛,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
一家原本瀕臨退出歷史舞臺的老牌客車廠緣何在短短幾年之內完成一個近360度的華麗大轉身,這背后到底有怎樣的資本故事?
資本故事改寫“黑天鵝”
長江汽車曾是國家建設部系統內規模最大,最早研制、生產城市公交客車及其專用底盤的制造基地,上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研發和經營能力不善,遭致停產,其生產資質也一度被納入工信部擬淘汰汽車企業“黑名單”。然而,隨后長江汽車從這一“黑名單”中縱身一躍,并變身為了“黑天鵝”。2013年,香港上市公司五龍電動車注資51億元,將“長江牌”汽車重組激活。
那么,五龍電動車又是何方神圣?根據五龍電動車最新財報,該集團從2011-2015年都處于虧損狀態,基本每年平均虧損9.78億港元。一家連續虧損的企業何來如此大手筆?就在2013年,被五龍電動車同時拯救于危難之間還不止長江汽車一家,同樣因為經營不善而進入工信部黑名單云南美的客車,也在五龍電動車的主導下,完成資產重組,并聯合成立了云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目標也瞄準新能源客車和商用車的生產。
巨額的投入,連續的布局,再加上對低估值高前景行業的加注,這樣的投資邏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初股神巴菲特投資尚處起步時的比亞迪(002594,股吧)。是的,就像在比亞迪的背后有巴菲特,在五龍電動車的背后正是李嘉誠。
據了解,五龍電動車與李嘉城有著非同一般的關系。李嘉城從2010年開始買入香港五龍電動車的股份,在過去的五年中多次增持該集團股份,目前李嘉城基金會已經持有五龍電動車的股權比重已從早期的4.68%增至約6.6%,是除中信集團等外的五龍電動車的又一大股東。
最強一條龍供應鏈
李嘉誠就是這樣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既出其不意,又在意料之中。
一般的資本故事也許就止步于此。然而,對于李嘉誠,這還僅僅是事情的表象。最近跟李嘉誠密切相關的消息是,李嘉誠的英國世紀收購案或將遭歐盟否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計劃以145億美元收購西班牙電信旗下英國移動電話業務的交易未能獲得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的批準。不過,李嘉誠搶占新經濟產業的制高點已成必然。
去年,李嘉誠公開表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是其持續看好的市場之一。實際上,在更早些年,他就已經開始系統性地布局該產業,并有持續加注的動作。
此前,香港上市公司事安集團以7.22億港元收購世界500強企業韓國SK集團旗下香港PremierProperty ManagementLimited (簡稱PPM)100%股權,而香港PPM持有100%的愛思開(重慶)鋰電材料有限公司股權(愛思開重慶鋰電)。香港事安集團大股東就是五龍電動車。而在美國,五龍電動車通過同樣的手法,收購重組了美國老牌商用電動車生產商Smith Electric Vehicles Corp,作為其在美國的SKD工廠。
日前,又有消息傳出,李嘉誠已悄悄前往臺灣投資,而投資方向仍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此次,前往臺灣,李嘉誠不僅通過旗下投資公司維港投資入股臺灣專攻聲音科技的新創公司Ambidio,同時,香港五龍電動車也宣布斥資20億新臺幣參與F-立凱增資,取得F-立凱21.8%的股權。而F-立凱為電動車關鍵零部件公司,專攻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F-立凱是近年來李嘉誠相關勢力所罕見投資的臺灣上市公司。分析人士認為,臺灣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強,但資本市場給出的估值相對偏低,因此,促使可能李嘉誠赴臺投資主因。
至此,李嘉誠所投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整布局已初步顯現。在這條產業鏈上,長江汽車是五龍電動車集團旗下整車核心制造工廠,另外,再加上云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以及美國SMITH電動汽車公司,三者構成五龍電動車海內外三個制造生產基地。除此之外,五龍電動車還設有兩個一級研發中心: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上海中聚電池研究院,以及2兩鋰電池生產工廠:天津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F-立凱的加盟,無疑再為其在關鍵電池技術上再添一個籌碼。
據了解,五龍及其在各地的投資公司將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最強一條龍的完整供應鏈,再結合韓國SK集團技術及美國Smith物流市場,在兩岸三地與國際市場將形成明確產業分工。五龍電動車集團,五龍動力可整合技術、制造、市場、供應量與資金等全方面的優勢,進軍內地及全球電動車市場。
長江汽車“WIN”碼多少?
在李嘉誠的加持下,電動車相關產業再度掀起熱潮,并帶動包括一系列電動電池材料公司股價飆漲。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37萬輛,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國內兩大新能源企業北汽和比亞迪都在積極布局各自的生態圈,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呈現中外對峙的局面。而五龍集團的加入,可能會攪動整個產業,并帶來新的格局。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面臨政府主導,國際競爭等復雜的環境。去年,比亞迪同英國最大的客車制造商ADL正式簽署了金額達到65億人民幣的合作協議,就是由政府來推動。據了解,長江汽車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長江汽車項目總投資51億元,工廠占地總面積1150畝。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商用車包括客車,目前在采購方面主要由政府主導,而一旦進入政府公交和用車系統,對于新生的新能源企業來說,是極大利好。
長江汽車相關高層表示,長江汽車的發展思路是最初借力政府補貼,先把市場規模做大,攤銷成本,最終獲得市場競爭力。按照現有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長江生產的6~8米的新能源中巴,光中央補貼就高達30萬元,而地方與中央的補貼比例一般是1:1或者0.5:1,也就是說,一輛車的補貼最高可達到60萬元。而一輛這樣的中巴成本大概在40萬元。
新款長江電動汽車采用標配智能終端和車載信息服務系統,實現車與移動智能設備的無縫對接,滿足人與車、車與路、車與網的信息交互和方案解決。同時,長江汽車采用正向研發電動汽車的路線,可將零部件減少30-40%。此外,在電池安全性方面,其在整車設計階段通過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箱強化等方面保證電池性能安全。
另據了解,電動汽車發展主要分為三種技術路線:第一種是混合動力,即在傳統油車上加裝電力驅動,混合動力降低了車輛油耗也滿足國家法規要求;第二種是改裝的電動車,其做法是簡單地在燃油車基礎上,將發動機改換成電動機,依然保留傳統車的復雜機械傳動系統;第三種是正向研發的電動汽車,它將傳統汽車的動力系統總成高度集成為輪邊(或輪轂)電機驅動橋,與動力電池系統、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共同構成,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減少30-40%。
長江汽車還將采用訂單式生產,根據消費者個人喜好定制好車輛后,會送出一個“VIN碼”,后臺會自動安排車輛的生產。
長江汽車的勝算到底有多大?“WIN碼”多少?還有待市場來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