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雙反”和領跑者計劃等內外部環境正共同推動中國光伏產業技術升級。來自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由約10元/瓦降至8-9元/瓦。雖然這離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尚有一段距離,業內普遍預計,到2020實現光伏用電側平價上網已無懸念。在今年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國家能源局也將這一目標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PVCEC2015”)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處長董秀芬說,“十三五”光伏產業裝機目標大致是1.5億千瓦左右,即每年新增2000萬千瓦上下。“十三五”期間甚至“十四五”,特別是光伏發電的大規模外送更加依賴于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
她特別提到,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的總體目標中會談到成本問題,要分別實現發電側、用戶側目標,即光伏用戶側平價上網,發電側成本也要進一步下降到30%、40%。應用新的技術,市場的空間還很大,也會迸發一些活力。
對于光伏平價上網,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總裁瞿曉鏵則更樂觀,“當前工業用電約在0.8元/度,工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成本大約也在0.8元/度。我希望,5年以后,到2020年,能夠實現用電側的平價上網。即便火力電價在后續5年中不上升,隨著組件和系統部件成本下降,實現這個目標已無懸念。另一個是,到2025年,可以實現發電側的平價上網。假如在2025年,火力上網電價升到0.55元/度,隨著組件和系統部件成本下降,光伏電站投資成本將下降25-30%,10MW級大型地光伏發電成本大約在0.65-0.60元/度。”
他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大關鍵因素,是光伏“智造”,即“智慧”+“制造”,一是技術與產品創新(降低產品成本的關鍵因素);二是提升自動化設備的智能互聯(降低制造成本和提升質量的關鍵因素);三是提升運營信息數字化管理(降低非直接制造成本的關鍵因素)。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則分析,“當前光伏產業供需關系趨緊,但產能利用率出現分化,有規模、有品牌有技術的大企業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中小企業則接外部訂單困難,大部分為代工以及供給自身電站建設。”他認為,這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隨著企業兼并重組加快,產業集中度提升,生產成本仍有下降空間。未來資源逐漸向龍頭企業聚集,這些企業將引領行業發展,實現光伏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