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創新普遍面臨技術、市場和政策三大風險。技術風險是創新本身所具有的,但創新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新的融資問題更加突出。市場風險包括能否被市場和消費者所認可,能否進入產品公告,能否進入整車廠供應體系,能否獲得足夠的產業化融資,等等。從政策風險來看,企業還面臨是否符合政策鼓勵方向,是否能夠享受到現有優惠政策,是否能順利在市場進行上牌銷售等等。整體而言,在上述三個風險中,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存在技術、基礎設施、消費政策和融資困難四個主要障礙。
(一)技術瓶頸有待突破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從性能上基本不能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要求。例如根據調查,大部分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的要求分別是300公里和2個小時。 因此里程焦慮和成本問題依然是阻礙其產業化的重要原因,這是世界共同面臨的技術難題。但從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及充電等最新技術成果信息看,這一問題會在未來2-3年內取得較大進展。
(二)基礎設施建設應加快
除技術本身存在問題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產業化過程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除了政府推動的示范項目,以及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和一些集團客戶項目外,在私人消費領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緩慢,導致充電基礎設施和電動汽車消費者相互觀望的“雞-蛋”困境難以被打破。
充電基礎設施具有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屬性。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在環保和創新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在這些應該有但企業不愿進入的領域,政府應該積極介入。政府應在科學分析規劃的基礎上,先于市場需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破解困境。當然,政府也應該在市場初步運轉和企業愿意進入的條件下逐步退出,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
從整合和創新的角度著眼,未來公共區域乃至私人領域的充電設施,不僅要具有充電功能,還應成為售電、繳費、廣告、WIFI熱點、電子商務、電信增值服務等綜合服務終端,將其作為城市信息化或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樣才能保證運營者有盈利模式,進而促進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的快速發展。
(三)消費政策不適應發展要求
首先是消費補貼。在《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出臺后,以前補貼方案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緩解,例如補供方導致補貼效果大打折扣,撥付流程復雜、周期較長,中央和地方配套補貼強化了市場分割等。從優化方向上看,還應更多關注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進一步簡化發放流程,縮短周期;根據單位里程全程碳排放來確定補貼數額,統一各種類型補貼標準;在全國范圍統一補貼車型目錄,營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目標等等。同時,從補貼資金來源上,通過對傳統汽車平均油耗限值超出部分的罰款或對碳排放指標交易征稅來支持新能源汽車,也是很好的思路。
其次是稅收體系。當前汽車消費稅收存在的“購買環節重、使用環節輕”、“小排量相對重、大排量相對輕”[3]等問題,這不僅對傳統汽車的消費結構產生大排量化、高使用率的負面作用,更導致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成本優勢弱化。建議在調整傳統汽車稅收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消費稅等,將汽車燃油附加費從量計征調整為從價計征,并依據全程排放數據對汽車開征環境稅。
第三是使用政策。目前尚未形成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扶持體系。未來應在全社會建立消費新能源汽車的良好氛圍并出臺更多實質性鼓勵政策。例如,在新能源汽車上牌、限行、路權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增加政府采購指標,強化政府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明確全國范圍遷移過戶的綠色通道機制;在專用停車位設置、停車費收取上給予優惠;等等。
(四)融資難題阻礙產業化進程
調研發現,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大量創新成果集中在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缺乏足夠的抵押物和現金流,難以得到銀行信貸規模。特別是在目前融資渠道窄、融資成本高、商業銀行授信緊縮的狀況下,大部分企業都面臨技術成果產業化的困難,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創新中途夭折的案例更不在少數。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全世界面臨的普遍問題,以商業銀行間接融資方式為主的金融體系更加突出。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結合政府政策性支持和市場化運作的優點,通過政府建立產業化發展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進入。但在投入對象和方式上,一是要明確政府引導基金或母基金的政策性特征,不介入具體的技術選擇和企業選擇,委托進入的社會資本進行決策;二是部分基金用于中小企業政策性擔保和貼息,增加商業銀行授信額度;三是主要投向以訂單為基礎的,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聯盟或合作平臺;四是鼓勵地方政府進行資金配套,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