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后,光熱發電開始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正如北方7月的天氣,一天熱過一天。
但即便如此,一些基礎性的政策還沒有完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潤青副研究員認為,光熱電站依然處在示范階段,針對光熱電站的電價政策還不明晰,國內企業運營和維護大型光熱電站的經驗也沒有得到檢驗,光熱電站適合大型電站的形勢在西部也面臨水資源制約等,這些都是行業面臨的難題。
光熱電站加速
科技部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志峰回憶說,6月份聯盟曾向相關部門匯報國內光熱發電進展,國內現在光熱發電累計裝機11兆瓦,但各地上報的光熱發電計劃就達到3300兆瓦,相當于3.3GW(吉瓦)。
光熱發電從1986年就開始出現,但裝機一直較少。2014年全球光熱發電的裝機僅為4GW多,顯示出各地開始一窩蜂上馬光熱發電項目。
2008年起,全球光熱發電裝機開始提速,2014年新增裝機92.5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435萬千瓦。其中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是西班牙,占比57%,美國以38%居第二。2014年新增裝機美國第一,印度第二。
中國光熱發電總體進展較慢,但如上所述,地方政府在風電、光伏之后,也開始瞄準光熱發電,希望占得先機。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已經開始在核準項目上提速,2012年國內核準的光熱電站818兆瓦,到2014年已經達到1448兆瓦。
其中以太陽能資源豐富,適合建設大型電站的青海、西藏、內蒙古最多,青海一省核準的項目占國內48%。胡潤青從數據分析,國內的光熱電站建設也開始提速,但她跟蹤研究發現,截至去年底光熱電站項目只有6個試點項目,裝機規模13.8兆瓦,按照這個速度連2015年100萬千瓦的目標都實現不了。
光熱行業堅持者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提出,中海陽持續提供光熱以及能源解決方案,在能源互聯網時代貢獻能量。
“像光伏行業一樣,堅守就是力量,光伏行業在10多年的發展后,領先企業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存在10年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曾少軍秘書長如是說,并希望光熱企業也能始終堅持。
發展障礙待破除
光熱的技術早已有之,但光熱電站也存在難度。光熱發電對自然資源有更大的依賴關系,除了光照,云量也是影響因素,此外,傳統太陽能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還是位于西部,需要考慮經濟性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判斷說。
國家能源局此前確定了我國光熱發電發展進度,即2014~2016年通過示范電價政策扶持完成一批商業化示范項目建設,2017年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階段。
按照中國政府節能減排承諾,“十三五”光熱發電總裝機要達到500~1000萬千瓦的規模,目前裝機量要更加快速增加,才能達到目標。
在雄心勃勃的目標之下,很多現實的門檻構成光熱發電發展的障礙。首要的是電價,目前的示范項目都是通過招標確定電價,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中控青海德令哈光熱電站項目批復的電價為1.2元/度。但根據能源研究所做的測算,算上各項稅收優惠,光熱發電的均化成本也高達1.38元/度,但國內沒有針對光熱發電的上網電價,投資積極性不高。
光熱技術也面臨障礙,光熱發電主要有塔式、槽式、菲涅爾式、蝶式四種,塔式和槽式應用較廣,王志峰認為,國內的技術還達不到國外的水準,而且缺乏電站運維經驗,后期維護面臨很多新課題。
此外,與傳統資源類似,中國西北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但水資源比較缺乏,光熱發電需要的水資源也是制約因素。胡潤青認為,西北還面臨晝夜溫差大的問題,要保證光熱不間斷發電還需要相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