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綜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階段離不開好的政策,由于國家大力扶植新能源車,補貼成為生產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補貼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用以關鍵技術的突破。另外,除了汽車成本,新能源車企還有額外支出,比如給消費者安裝充電樁,給予消費者一定的補貼等等。現在,隨著政府補貼標準的逐年下降,企業負擔加重顯而易見。
目前,在限行限購城市,為控制機動車的總量,同一身份證下只允許擁有一輛機動車;而在非限行限購城市,機動車的增長主要依靠新興消費者的增長。補貼減少的情況下,消費者的環保理念及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有限,傳統汽車更具吸引力,這才是“退坡機制”之下,擺在新能源汽車企業面前的問題。
有業內專家認為,目前還難以判斷,補貼“退坡”政策“按原規劃落地”是否釋放出了新的政策信號?,F在車企所能夠做的,只能在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新趨勢重新評估的基礎上,探索補貼下降之后的市場化之路究竟該如何走。
車企應對之策
從起步時的艱難徘徊,到近年來的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景可謂廣闊。然而,受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其發展過程又注定少不了曲折,正考驗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相關人士表示,財政補貼“退坡”對新能源車企來說確實壓力不小,不過企業也早有心理準備,長遠來看,把新能源汽車量產規模做上去,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才是“硬道理”,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后就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反觀沒有做出規模的企業,特別是自己沒有核心技術的,完全依靠第三方采購,很難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就很難與主力廠家競爭。未來的新能源車輛補貼政策也許會導致大廠收購小廠,新能源車的品牌格局也可能因為政策的變化而進入重組、吞并的過程,最終到達一個相對穩定的形態,補貼“退坡機制”將能夠更好地規范市場。
新能源汽車屬于“政策導向市場”,補貼只是導向的手段,“退坡”是個必然的過程,企業不能永遠躺在補貼上面混日子。如果一味依賴政策扶持,產業就無法健康發展,企業必須在激烈的競爭中學會獨立行走,接受市場的洗禮。
業內專家建議,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應對政策的不斷“退坡”,可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以更加市場化的手段參與國內外的競爭,通過技術的持續改進以及產品方面找準消費需求,營銷方面找到強有力的賣點;二是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成本控制,將資金多用在技術“刀刃”上,不斷拓寬市場銷量??傊嚻笾挥型ㄟ^創新化、規?;蜕唐坊瘉斫档统杀?,縮小和市場的差距??梢钥隙ǖ氖牵a貼減少后,以補貼為中心的非市場化產業活動將會逐漸減少,回歸市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