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未來4~5年內,大眾汽車會陸續在我國生產15款新能源汽車,但目前已明確的兩個電池供應商是韓國三星和LG,與中國電池企業無緣。大眾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選擇供應商時,如果電池不能提供穩定持續的續航里程,不能在高溫中安全使用,衰減程度不能滿足電池8年不換,就根本不能進入大眾的采購體系。”這一案例充分反映出我國動力電池面臨的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陳清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在下一代電池研發上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此輪競賽的關鍵是掌握先進材料、電池體系、電池及系統設計制造的核心知識產權。如果沒有合理的布局,扎實系統的基礎研究,我國僅靠廉價的勞動力與原料,很難電池產業占據優勢地位。
相比較而言,國外動力電池在技術和市場方面都較國內表現的成熟。有消息稱,國外的電池技術有望迎來突破性的革命。
大眾:電池成本降66% 能量密度提高4倍
目前,大眾集團正計劃統一電池組規格,希望未來所有的電氣化車輛可以轉向單一的鋰離子電池單元設計。統一規格必然將會帶來成本的下降,據悉,集團的目標是通過簡化電池單元設計降低66%的電池成本。
據悉,大眾還掌握了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核心秘密”,其正在研發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單元技術,能量密度可達到當前電池的5倍之多。目前大眾electric up!百公里耗電量為12.1千瓦時,最大續航里程為157km,如果能實現目標,那么up!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將超過600km,與汽油車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