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60萬千瓦,其中江蘇占到152萬千瓦,僅比內蒙古少12萬千瓦,居全國第二。而從多年累計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看,江蘇在中東部地區省份中遙遙領先。
光伏發電項目需占用大量空間資源,相比中西部地區,江蘇土地資源緊缺,光伏應用何以走在全國前列?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江蘇1/3的裝機容量是分布式光伏,在全國率先探索出少直接占用地面而快速發展光伏發電的新路徑。
“光伏發電應用之初,江蘇也主要以大型地面電站為主,單體規模大,建設起來相對便捷。但隨著項目增多,土地約束越來越強,倒逼著尋找新的出路,因此逐漸探索出‘上樓下塘’為主要特色的發展模式。”江蘇省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上樓”即屋頂電站,包括居民住宅、公共建筑、工業廠房、物流倉儲商業設施、設施農業等,發展建筑一體化的分布式光伏發電;“下塘”即在不影響農林漁業基本生產環境的前提下,科學利用魚塘、湖泊、灘涂等區域發展嵌入式光伏發電。
與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相比,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裝機容量偏小,單體項目在20兆瓦以下。另外,分布式光伏發電大多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所發電量就近消納,避免長距離輸送帶來的電能損耗。江蘇經濟發達,用電量大,比西部地區更具備發展分布式光伏的優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徐州中能硅業在自家廠房屋頂建設了裝機容量為2兆瓦的光伏發電站。“年發電量220萬千瓦時左右,直接與辦公和生活區域的配電網相連,即發即用。”中能硅業經營計劃部業務經理劉文介紹,由于廠區用電量較大,不夠的電量從國家電網補充。
像中能硅業這樣身先士卒的光伏企業在江蘇還有不少。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光伏產業領跑全國,此前一直主攻海外銷售市場,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外需求回落,轉向挖掘國內市場,各家企業率先建設了一批光伏發電項目。在此過程中,光伏行業的從業者建設了一批家庭光伏發電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在常熟沙家浜現代漁業產業園,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架設在魚塘水面,被稱為“漁光互補”的新模式讓光伏發電在寸土寸金的蘇南順利落地。整座電站由4萬多塊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構成,裝機容量9.8兆瓦,由常熟本土光伏企業中利騰暉投資1.2億元建設。“先在魚塘上建水泥支架,然后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常熟供電公司沙家浜供電所所長張志軍介紹,電站年均發電量1040萬千瓦時,上網價格為1.25元/千瓦時,全年經濟效益1300多萬元。電池組件的壽命一般在20年左右,該項目9-10年即可收回投資,還能享受10年左右的收益。
電池板會遮擋陽光照射到魚塘,水產養殖會受影響嗎?走進魚塘仔細一看,“潛伏”著不少高附加值的水產品。“養殖了大閘蟹、龍蝦、中華鱉、澳洲小青龍等喜陰品種,有時碰到連續高溫天氣,躲到太陽能電池板下還能‘乘涼’。”沙家浜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龔學興介紹,尤其像澳洲小青龍,應激反應強,有了光伏電站,受外界驚擾小,反而利于生長。
光伏+屋頂、光伏+農業……原本是為了尋找建設載體,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融合效應。目前,江蘇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給予每千瓦時0.42元的發電補貼,建設方自發自用后的余電上網,國家電網按照0.431元的上網電價予以收購,相當于這部分電可以享受0.851元的收益。“如果是工業企業自發自用就更劃算。”江蘇省電力公司營銷部市場處副處長楊斌介紹,工業用電均價在每千瓦時0.8元左右,建在廠房屋頂的光伏電站全部自發自用,再加上發電補貼,相當于每度電節省1.22元。
除了看得見的收益,一系列簡政放權舉措也加快了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進程。2013年以來,國家出臺政策,將分布式光伏項目由“審核制”改為“備案制”、減少備案手續資料,免除了規劃選址、土地預審、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及社會風險評估等文件。江蘇省及時落地,在所有供電營業網點均開通分布式光伏并網項目受理業務,免費提供接入方案模板,全額承擔并網環節的公共電網改造費用,極大地提高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熱情。據了解,國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2015年光伏建設規模中,地面電站實行配額管理,但分布式光伏發電沒有“上限”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