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廣私人市場方面,去年北汽與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北京市科委合作,在北京市招募電動汽車購車志愿者。以去年6月北汽新能源公司與市科 委聯合推出的“藍天計劃”項目為例,首批購買名額為500名,銷售的電動車為E150EV,廠家指導價為24.98萬元。預期國家財政補貼6萬元、地方財 政補貼6萬元,北汽再補貼2萬元。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的12萬元補貼由北汽墊付,消費者只需付10.98萬元就可提車。
而在今年北汽新能源公司股份制改革后,私人消費市場的推廣更是迫在眉睫。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可峰表示:“為了鼓勵更多的人購買電動汽 車,對于首批搖號產生的消費者,北汽將有特殊政策,比如不僅代車主協調安裝充電樁的一切事宜,費用全免。同時,北汽正在考慮免除首批電動車主的售后保養費 用,甚至打算贈送質保期內(5年或10萬公里)的電費。”
在營銷上,新能源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營銷公司進行推廣,也大膽地采用了電子商務網站,聯手電商,采用網上銷售、在線服務等新形式,并會建立專營渠道 在機場、商場等地進行展示推廣。截止目前,北汽新能源已與京東商城達成戰略合作,在京東商城開設網上旗艦店,售賣、推廣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內首家在互聯網 上售賣新能源汽車的廠商。
“地方保護是個偽命題”
與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推廣的大都是混合動力汽車相比,北汽主打純電動車可謂有點另辟蹊徑甚至是走“非主流”路線。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從內部上需求看,國家在‘十五’期間推電動車的時候,把混合動力交給企業來做,純電動和燃料電池的交給研究機構和高校來做, 因為混合動力是最有產業化前景。這期間,一汽、二汽、奇瑞、長安這四家已開始混合動力研發,北汽在這個方面就相對落后一些。所以,現在只有把純電動列為最 重要的發展位置,才有可能走到前面去。”林逸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北京市的空氣污染壓力比其他地方更大,因此需要盡快實現從燃油車向純電動車的轉換。這是 北京市特定的環境所急需的,因此,北汽作為北京的地方企業就應該首先響應,把純電動車發展放在第一位。
“其實北汽集團2007年開始就在做強混項目,而且強混技術還挺先進的。作為企業,我們要和國家戰略相吻合,另外,要找準自己的市場。目前北京的市 場就是急需純電驅動,所以我們做了純電動。其他二、三線城市市場更適合增程式、插電式等其他形式的車,我們生產的其他動力車型就放在那賣。”林逸對時代周 報記者說,“其實,北汽也一直沒放棄其他技術,而且我們混合動力去年就上了國家公告。”
圍繞北汽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爭論還有關于地方保護主義。比亞迪特地將混合動力汽車“秦”的上市發布會搬到了北京,也沒能擠進北京的新能源車補貼目錄, 對目前大部分仍靠政府補貼帶動銷售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來說,這相當于已經失去了北京市場。而有觀點將矛頭直指北汽,認為正是因為北汽新能源乘用車只有電動 車,因此北京政府特意將混合動力汽車排除在目錄之外。
對此,林逸堅決否認:“我們也跟北京市政府呼吁,放開混合動力,但人家不同意,那我們不打北京市場不就得了。關于‘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問題,很多 人覺得這是地方保護主義,但是實際上,如果說是地方保護主義,那么保護的對象是誰呢?按照目前業界的聲音來看,普遍認為北京、上海在保護本地市場。然而眼 下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尚未形成,何談保護?北京、上海不斷推出各種針對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的實施細則,都是在培育市場,而非阻礙市場發展。最后,整個行業應 該更加客觀地正視地方標準一事,且地方標準不光外地品牌需要滿足,本地企業產品同樣需要滿足所有標準要求。通過提升標準,加速產品性能提升,最終為的是市 場能夠更快更健康地發展。
“電動車行業是干出來的,大家都需要試,不管到哪個城市都有想不到的困難在。從市場規模上說,這個市場還很小。以北京市為例,今年號稱2萬輛電動車 的銷量計劃。這與中國汽車年銷量2000萬輛相比,僅占1‰。哪個市場為了1‰去打得頭破血流?沒那必要。我覺得地方保護就是一個偽命題。對于取消目錄, 我們持歡迎態度。”
對于銷量目標,北汽新能源公司如今似乎變得更加務實。按照早前的計劃,北汽新能源車到2015年銷售規模預計達到15萬輛,其中純電動車規模約5萬輛。如今,這個計劃已經發生了變化—2014年,北汽新能源以市場為導向,努力完成2萬輛產銷目標。
北汽新能源探索 政府采購訂單占大頭
[摘要]2013年北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970輛左右,與其他國內車企的新能源汽車一樣,北汽新能源車也獲得了來自北京當地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