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第12期儲能產業公益沙龍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舉行。會上,主講嘉賓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裴普成教授就燃料電池技術及燃料電池應用問題與大家展開探討,并對現場嘉賓提出的疑問進行詳細解答。
某現場嘉賓提問:
電池領域是否存在摩爾定律?比如特斯拉,第二代車的電池成本比第一代車降低了30%到50%,第三代成本進一步下降。鋰電池成本可以隨著技術發展降低,燃料電池是否也存在降價的可能性?未來發展是否存在瓶頸?
裴普成教授:
從成本與量的角度考慮,任何產品都存在摩爾定律。比如生產燃料電池用的膜,同樣是進口的膜,買的多就會相對便宜些。燃料電池是十年前國家開始支持的,在這個領域里跟鋰電池發展最大的不同是現在鋰電池的生產廠家已經有很多,而做燃料電池的還很少,這也導致燃料電池沒有鋰電池降價那么快。
這其中的影響因素我認為有兩方面,一個是政府的支持,另一個因素是技術門檻。
政府支持是任何領域都繞不開的,哪怕這個技術不是很有前景,業內人士不看好,但是只要政府支持要立項,就會有公司跟進。現在燃料電池和鋰電池的政府投入不一樣,這是一個因素。
從技術門檻的角度講,鋰電池的門檻比燃料電池要低得多。十年前,很少有人知道燃料電池。即便是在三四年前申報國家資產基金項目,也曾有專家不知道燃料電池。當時想研究空氣質量對燃料電池壽命的影響,而對方直接給出結論稱燃料電池不受道路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在他看來,燃料電池與空氣不接觸,把燃料電池理解成了普通電池的概念,這說明很多人對燃料電池還不了解,技術門檻比較高。而鋰離子電池方面,很多沾點兒邊的都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