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與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儲能國際峰會2015”在北京召開。在開幕式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
首先,介紹中國儲能產業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
市場環境方面,近年來儲能市場非常活躍,這與我國分布式發電、微網建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霧霾治理、低碳城市建設等有直接關系。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年底,全球儲能市場新增項目43個,中國新增12個,所占比例份額最高。其中,我國東南沿海新增項目數量較大,主要為分布式微網項目。
近一年里,中國的主流儲能項目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國內目前容量最大的發電廠,有磷酸鐵鋰電池和鉛蓄電池兩種。二是微網項目,我國的海島型儲能項目及技術已經非常完善。三是福建莆田的配網項目,由于每年旅游旺季有大批人員涌入,導致莆田用電負荷大量增加,在負荷增加的末端會產生電壓,所以,在配網末端安裝照明儲能系統,以提高供電質量。四是全球最大的用戶側鋰電池,比亞迪在深圳園區20MWP光伏發電示范項目,主要是結合太陽能光伏,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管理園區生產用電,降低用電成本,還有儲能聯盟的兩個試點項目。
接下來,為大家發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數據。到2014年年底,全球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是141.2GW,其中中國達到85GW的規模。到2014年年底,以電化學電池儲能為主的技術裝機容量達845.3MW。2009年至今,其市場規模逐步增大,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預計到2020年,電化學儲能市場將達到32 GW,2050年達到160GW。
2016~2020年是我國儲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當儲能產業有了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再加上政策扶持,30 GW的裝機量是可實現的。2020~2030年,儲能應該發展成為成熟的產業,并在各個環節得以廣泛應用。
目前,從技術安裝量來講,最大的是鈉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從增長來看,鋰離子電池遠遠高于鈉硫電池的。從成本的角度來講,鈉硫電池、鋰離子電池以及鉛蓄電池,這幾種技術都比較接近。
從應用角度看市場態勢,在全球儲能比例中,集中式風電場可再生資源所占比例最高。對中國市場而言,可再生資源并網,大型光伏電站,風力發電加儲能,光熱發電和熔鹽儲熱等,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分布式微網也呈遞進式發展,分布式光伏加儲能的發展,形成了多能互補的狀態。未來,從多能互補出發,將把整個區域內的建筑、綠色交通等都整合起來,再加上大數據和可視化管理系統,使之成為區域能源管理系統。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年底,我國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達7.85萬輛。隨著電動汽車的增加,催生了充電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電動汽車如何運營和收費,如何利用政策快速發展,怎樣替代傳統燃油交通等,都可以為電動汽車產業鏈的發展創造機會。
儲能產業的發展機會還有很多,如在采礦業,在坑口或礦下,儲能作為改善用電質量的電源,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價值。在倉儲物流領域的應用,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等,從儲能的角度講,不必拘泥于大規模的應用,現階段,適合儲能發展的商業模式,主要還是由市場的需求來決定。
儲能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目前,國外對儲能產業的支持政策相對完善,但中國仍沒有直接的扶持政策,僅有一些間接的相關政策。首先,我國在宏觀方面的政策,最近的是2016年碳素市場的啟動,雖然碳市場交易真正啟動還有一定的時間段,還需要政策、規則和監管機制的完善,但是從長遠來講,勢必給包括儲能在內的可再生資源發展創造足夠的盈利空間。另一個與儲能應用比較密切的政策是戰略發展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里提到節約優先的戰略,低碳綠色戰略和創新驅動的戰略;涉及兩大重要任務,即替代交通和能源消費能力;還特別提到了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加強儲能的配套等。
我個人認為,戰略發展行動計劃是近期政策制定的行動要領。為什么會得出這個結論呢?主要是通過梳理以下四類政策:第一類與電改方案相關,其保障措施是電力體制改革。“電改九號文”詳細解讀了包括輸配電的改革、配套和監管等,都是屬于電改方案。第二類是可再生資源,包括可再生資源配額和新定的光伏規劃。第三類是跟儲能相關的規劃,儲能技術越來越多地被引入到多個政府部門“十三五規劃”中,包括能源局、科技部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等。第四類是新能源微電網,目前,能源局正在征集一批微網項目作為試點。
在電力需求側管理政策方面,有一個國家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現在由能源局科技裝備司牽頭,準備成立能源互聯網。針對電力需求側管理試點,我國出臺了一些政策并有相應的管理專項資金。
隨著儲能產業的升溫,儲能政策的針對性也越來越強,預計在2015年或2016年,針對儲能產業的政策有望出臺,屆時,儲能政策將成為推動儲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引擎。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