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光伏農業發展面臨邊緣的政策環境、無統一建設標準、跑馬圈地等困境,但各地光伏農業項目仍得到了光伏領域和農業跨領域的雙重重視和支持。正視這些問題、理順光伏農業繼續健康發展的思路,讓光伏與農業在結合后雙贏共好是光伏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產業應用市場前景誘人
光伏產品在農業中的應用市場是難以估算的,光伏和農業的結合不僅有利于光伏行業本身,同時對于農業的轉型也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目前我國光伏農業項目共計400余個,如果在全國大面積、大范圍推廣光伏農業產品,其市場可達千億元規模,在5年內可達到萬億元規模。
我國農業大棚面積居世界第一位,拋開中小拱棚等其他簡易設備不算,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的修建面積達到200萬公頃以上,然而得到利用的面積卻少之又少。
從耕地面積來看,我國耕地面積排在世界第四位,遠落后于美國,而人口卻居世界第一位。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可用耕地中有55%為缺水旱地。但在55%的缺水旱地中,即使只有1%的耕地采用光伏揚水技術,也能形成400GW的裝機市場。而1GW裝機的太陽能光伏揚水設備,可以滿足500萬到1000萬畝土地的用水需求。
而且相對于傳統水利建設時所需要的大量電力鋪設、水庫建設、溝渠挖掘,兩者的總體投資規模差別巨大,光伏水利帶來的生態環境意義讓其更顯優勢。
從頂層設計強化扶持力度
對于光伏農業的支持中央可謂是不留余力,甚至動用大量的財政資金,強烈地體現出了國家意志。
近年來,國務院連續發文,要求對農村和牧區光伏發電應用、無電地區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等加大支持?!短柲芄夥a業“十二五”規劃》又把太陽能光伏生態大棚電站的模式劃為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型項目,享受國家財政補貼。
如果按照國家政策補貼標準來算,光伏農業大棚有利可圖,穩賺不賠。數據表明,一個投資億元的1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年收益率可達10%以上。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多地霧霾事件給政府敲響了警鐘。作為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于一身的光伏農業項目,響應了政府節能減排的號召,節約了土地資源,無疑是能源項目的寵兒。以30WM的光伏項目為例,每年可以發電4300萬度,在25年的使用期限內可以節約煤48萬噸,粉塵排放可減少3萬噸。
綜上,光伏農業和我國當前經濟轉型的目標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相契合,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可以預判,光伏農業的政策風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動,甚至還有加強的趨勢。
優勢企業深耕細作光伏農業
隨著國家主管部門對新型能源的不斷重視和扶持,光伏發電在國內應用出現一個新的高潮,大量的企業和社會資本不斷涌入,光伏應用市場逐漸增大。
光伏投資企業大多屬于能源企業,具有資金優勢?;诠夥旧泶蟓h境變化快的因素,從事光伏的企業普遍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愿意開拓新市場,不少上市公司紛紛加快布局。
2015年8月,興業太陽能光伏農業與光伏觀光旅游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正式并網發電,項目建設規模50兆瓦,占地面積1700余畝,是廣東省首個“農業光伏、地面光伏、觀光光伏、生態光伏”四位一體的光伏電站。9月底,隆基股份在唐山投資建設100MW農業光伏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將有助于提升公司單晶產品在光伏農業項目的推廣和應用,符合公司在光伏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此外,漢能控股、協鑫新能源、中節能等均在光伏農業領域有相關項目正在推進,這些企業的積極參與使得光伏農業的應用步伐不斷加快。
光伏借農業“落地”的示范效應凸顯
作為光伏大國,一旦遇到西方國家開展“雙反”等市場波動,我們的光伏企業往往就會處于下風甚至趴下。
光伏產業這顆參天大樹長不壯的原因在于,沒有扎實市場的根。我國光伏產業最初面向國外市場,受到制約后轉向國內,發展光伏農業是經受歐美封鎖后冷靜考慮的結果,是光伏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
當前,光伏還俳徊在補貼與限電的風險中,農業處在期盼更多資源支援農業發展的希望中,好在“中央一號文件”皆為支持三農建設所發,不少企業也涉及光伏農業參與三農建設,并產生了不少雙方契合發展的端倪,將會有更多的企業看到光伏農業發展的新機遇。
但要看到,光伏農業必須有農業這一穩定的基礎作支撐,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農業的經營不穩定,光伏必然受影響。例如參與光伏農業的農業專家確實為數不多,表明這個新興事物還沒有被農業領域普遍認識。接下來要通過實踐讓光伏農業在農業中真正熱起來,真正實現“光伏使農業生輝,農業使光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