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歷來被認為是眾多新能源種類中最具前景的能源利用形式之一,隨著我國光伏應用市場不斷擴大,光伏的利用模式也不斷創新,“光伏+農業”無疑成為我國在光伏應用領域的新突破,新的投資熱點亟待挖掘。
光伏與農業“聯姻”并非偶然
當下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步入現代農業的轉型階段,這個階段的農業發展與現代化工業、新興技術以及信息緊密相連。于是可再生能源這個能源界的新秀,便能夠進入到農業現代化的領域之中。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因地制宜采取電網延伸和光伏、風電、小水電等供電方式,2015年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清潔能源走進農業成為必然。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業大棚面積居世界第一,除小型拱棚等簡易設備外,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面積超過200萬公頃,是寶貴的光伏發電資源。農業大棚往往連接成片,具備分布式發電和并網的條件。有專家預測,如果在全國大面積、大范圍推廣光伏農業產品,其市場可達千億元規模,在5年內可達到萬億元規模。
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假如能將這些透光屋面充沛應用,不但能夠節省大量的土地資源,還能夠應用溫室本身作為光伏發電修建根基,生產的電力資源能夠直接供給溫室內的照明燈、灌溉設施、植保設施等應用。剩余的能源還能夠供應附近的居民生產生活。
農業和光伏“聯姻”,可以建立起“棚內種菜、棚頂發電”的新模式。以日光溫室為例,其頂部安裝120塊電池板的日發電量,可滿足大棚卷簾機械、降溫系統、水肥一體化、二氧化碳發生器、植物生長燈等生產設備的用電需求,剩余電量可直接通過并網系統并入電網。
農業光伏溫室大棚就是這樣一種集太陽能光伏發電、智能溫控、現代高科技種植為一體的溫室大棚。它采用鋼制骨架,上覆太陽能光伏組件,以保證光伏發電組件的光照要求和整個溫室大棚的采光要求。太陽能光伏發出的直流電,直接為農業溫室進行補光,并直接支持溫室大棚農業設備的正常運行,驅動水資源灌溉,同時解決冬季溫室大棚供暖,提高大棚溫度,促進作物快速增長。
光伏農業應用崢嶸初露
光伏農業項目一經推出便受到行業上下力捧,其對國內農業發展的貢獻不可小覷,被視為提振整個行業的“救星”,光伏使農業華麗轉身,穿上了高科技的新裝。
目前,我國光伏農業大棚項目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江西等傳統農業大省,這些省份光照條件較好,并且有大量的農業大棚。據不完全統計,到2014年,我國有一定規模的光伏蔬菜大棚、“漁光互補”水產養殖、光伏畜禽養殖大棚項目等已經達到400多個。截至2013年年底,國家審批通過的農業光伏和漁業光伏互補項目達2.9GW,已有超過2GW的光伏農業項目正在建設或已簽約擬建。
業內專家一致認為,如果在全國大面積、大范圍推廣光伏農業產品,短期市場可達千億元規模。
2015年9月,華北地區第一個光伏農業項目——天津精武鎮20兆瓦農業科技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占地1000余畝,以光伏發電、觀光旅游、農業種植三大產業為主,預計年產值1.2億元,年均發電量為2200萬度。項目在增加精武鎮及周邊電力供應的同時,將帶動該鎮農民就業和增收致富。
近幾年,英利、保利協鑫、青島昌盛等知名光伏企業均有涉足光伏農業項目,大大促進了國內光伏農業項目的發展。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集團農業和新能源兩大板塊是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的,而這也將是通威未來的競爭優勢之一。青島昌盛日電積極發展光伏發電與現代農業設施的結合,在農業大棚上安裝光伏發電,棚下發展高端農業,產生良好的綜合效益,為光伏與設施農業結合樹立了典范。
光伏農業發展之路道阻且長
當前,涉足光伏農業的企業紛紛加快了發展步伐。正是由于這些大公司的加入以及整個行業的努力,使得光伏農業在前期的系統設計、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將越來越完善。
然而,我國光伏農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在光伏與農業結合后,如何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進仍是個大問題。
光伏與農業的結合這一想法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來。我國地域廣闊,且南北氣候差異很大,而光伏在壓力承受上有一定限制;光伏組件在電線接口部分要求環境干燥,但是溫室環境一般都溫暖潮濕,這對光伏組件的絕緣防腐來說是不利的。
此外,光伏農業作為新生產業,對此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設定,沒有一個同時適用于農業與光伏的標準。由于參與進來的人目標不盡相同,導致光伏農業項目混亂,迫切需要建立起能讓這個產業規范起來的標準,這樣才能在實施過程中實現目標統一,降低沖突的發生,光伏農業才能更好地發展起來。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