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周末,互聯網和微信圈都被前央視記者柴靜用過去一年時間拍攝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刷屏。盡管談及的主體是霧霾,但其實折射的事實是,推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而迫在“煤”劫,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改變能源消費結構,逐漸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工業經濟中的比例,最終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目前,新能源有很多種形式,包括光伏、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核能等。
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分類,一種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發電系統;一種是分布式,如工商企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民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 。目前,制約我國光伏市場的瓶頸不是成本和技術,而是政策滯后。政策滯后體現在:并網難、審批難、補貼難。只要三大障礙解除,國內光伏市場將會被打開。
風能豐富、近乎無盡、廣泛分布,存在于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圍內。人類利用風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但數千年來,風能技術發展緩慢,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以來,在常規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態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下,風能作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長足的發展,并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風能蘊量巨大,全球可利用的風能為200億千瓦,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10億千瓦,其中,陸地上風能儲量約2.53億千瓦,海上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7.5億千瓦,共計10億千瓦。據統計,目前我國風力發電所占的比例為7%,仍需要大力發展。如果這些風能完全開發出來,基本能滿足我國目前的電能需求。
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
海洋的潮汐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在漲潮的過程中,洶涌而來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動能,而隨著海水水位的升高,能把海水的巨大動能轉化為勢能;在落潮的過程中,海水奔騰而去,水位逐漸降低,勢能又轉化為動能。目前,在技術上已經可以利用潮汐能做電站,將海洋潮汐能轉換成電能。
目前,人類利用核能都是利用的核裂變形式,即鈾235原子核發生裂變釋放的能量。一千克鈾235裂變產生的能量相當于2500噸煤炭燃燒的能量。美國是核能發電量最大的國家,接近全部發電量的20%;法國是核電比例最大的國家,達到了全國發電量的80%。雖然歷史上發生過重大的核電站安全事故,但從總體看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清潔能源。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核電站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但目前我國核電所占的比例僅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