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爆發,作為電池原料的碳酸鋰需求將持續旺盛。高盛在2015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認為,鋰可能成為“新時代的汽油”。高盛預計,碳酸鋰需求目前為每年16萬噸,而電動汽車滲透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帶來7萬噸新增碳酸鋰的需求。到2025年,僅電動車市場的增長就有望帶動整個鋰市場需求達到47萬噸。
7月29日,世界最大的鋰電池工廠Gigafactory即將舉行開幕儀式。該工廠位于美國內華達州里諾市東部的郊區,占地約54萬平方米,是特斯拉投資50億美元建設的。
就在本月初,超級工廠建設僅完工了14%。為了給正在研發的Model3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特斯拉將建筑工人的數量增加一倍,確保工廠及時建成投產。
據彭博社報道,一旦投產,特斯拉電動車使用的電池成本將至少下降約33%。特斯拉電池供應商松下則預計,該工廠將于今年11月份開始大規模投產。外界預期其到2020年將實現全產能運轉,每年生產50萬塊鋰電池,超過全球所有其他工廠生產的鋰電池總和。
相關美股應聲大漲
Gigafactory由特斯拉與松下聯手建立。為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出售Model3并獲利,該工廠對于特斯拉突破產能瓶頸至關重要。今年年初,特斯拉Model3開始接受預定。因為需求過于龐大,特斯拉計劃在兩年內將其產能從目前的8萬-9萬輛提升至50萬輛,增長近五倍,到2020年進一步增至100萬輛,較之前的計劃提前了整整兩年時間。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7月21日發布了《特斯拉藍圖之第二篇章》。根據這份計劃,特斯拉未來業務將涉足集成太陽能產品、電動公共交通工具、無人駕駛汽車和衍生的租賃和共享市場等,從而成為一家垂直一體化的清潔能源企業。
華安證券近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透露,日本松下公司近日預計特斯拉汽車對鋰電池的強勁需求將推動其汽車電池年收入在3年內增長一倍多。松下負責汽車和工業系統業務的高管KenjiTamura稱,他預計公司的汽車電池年收入將在截至2019年3月的財務年度增至4000億日元(約合39.8億美元)。相比之下,公司在截至2016年3月的財務年度的汽車電池年收入為1800億日元。
KenjiTamura表示,公司預計汽車電池和能量存儲產品的合并年收入同期將增長1.5倍,達到5000億日元?!八上麓蛩銘厮估囊螅^續推進針對后者設在內華達州的千兆工廠的16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滿足特斯拉即將發布的Model3轎車的訂單需求?!?/p>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爆發,作為電池原料的碳酸鋰需求將持續旺盛。高盛在2015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認為,鋰可能成為“新時代的汽油”。高盛預計,碳酸鋰需求目前為每年16萬噸,而電動汽車滲透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帶來7萬噸新增碳酸鋰的需求。到2025年,僅電動車市場的增長就有望帶動整個鋰市場需求達到47萬噸。
受超級工廠開幕的影響,市場對鋰電池板塊的關注度持續上升。上周五在美國市場上,為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供應鋰原料的BacanoraMinerals股價大漲4.4%。
其他鋰供應商中,OroplataResources上漲4.6%,SQM上漲0.8%,Nemaska鋰業上漲13.24%,雅保上漲0.9%,FMC上漲0.3%。
競爭集中在亞洲
特斯拉只是整個行業的一個代表,德國大眾也在全力開發新能源電池車,其計劃在2025年讓純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200萬-300萬輛。在偉時資本研究員何鑫杰看來,新能源電池車產業是一個剛起步的朝陽行業?!皬恼狡髽I,再到資本,現在是一個比較狂熱的時期?!?/p>
平安證券在此前的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作為新能源的重要根基以及工業4.0的實施方,鋰電設備企業持續受益于需求增長及政策扶持。目前,中國鋰電設備行業企業收入規模普遍在3億元(人民幣)以下,成長空間巨大,大規模的投資高潮過后,預計未來會有行業洗牌,行業龍頭的市場占有率將持續提升。
何鑫杰告訴記者,據他個人粗略統計,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3月,新能源逐漸成為風口之后,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原本不是做相關行業的,也抱著想在此次浪潮中分一杯羹的想法去收購已有的電池生產企業,此類案例涉及的金額已經超過了200億(人民幣),而且這還不包括沒有上市的公司。
“需求雖然在,但產品品質如果無法達到要求,市場最后還是不會買賬,最后還是會集中在品質比較好的幾家生產商那里?!焙析谓苷f,2015年動力電池實際缺口是3.5兆瓦時,到2016年,按照計劃的預計產能會過剩,到明年年底產能過剩的情況就更嚴重了。
他預計,在這樣的情況下,動力電池行業從明年就要開始洗牌。
據了解,目前鋰電池的生產集中在亞洲地區,有競爭力的電池生產商主要集中在韓國與日本。馬斯克表示,他的電池工廠將與亞洲同行進行競爭,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特斯拉這次高調宣稱要爭取市場份額,可能對日韓企業以及中國相關企業在未來技術路線上的選取產生很大的影響?!焙析谓芊治龅?,因為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各有優劣,前者在續航能力以及充放電次數上較有優勢,后者安全性較好。如果特斯拉能把安全性問題解決好,其競爭力就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