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注入巨資將電動汽車市場變成世界之最的繁榮時代可能走向終結,此前政府打擊騙補行為并表示要停止補貼政策。
中國決策機構重拳出擊,對五家公司騙取國家約1.5億美元財政補助資金的行為進行懲罰。這是一系列舉措中的最新行動,目的是遏制電動汽車行業的過快增長。在此次行動之前,政府提高了制造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和許可限制,這表明政府正在預防可能導致偏離2020年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上路目標的過熱現象。
分析師周金城(音)說:“如果你要打開窗戶欣賞外面的風光,就必須做好會有幾只蒼蠅飛進來的心理準備。此次打擊行動將有助于這個行業回到比較健康的軌道上來。補貼會更有針對性,幫助那些真正有潛力的公司。”
報道稱,當局此前對電動汽車行業提供的大力支持無意之中鼓勵了淘金熱的思維,很多企業一股腦地推出電動汽車。意料之外的后果就是,一些不顧自己是否具備生產電動汽車能力的公司也想分一杯羹。
政府上周說它將取消中國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的整車生產資質,并命令該公司退還通過提交虛假申報材料而非法獲取的大約2.6億元人民幣的財政補助資金。政府還追回了另外四家公司獲得的財政補助預撥資金,并對它們按問題金額的50%處以罰款。這四家公司是: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及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報道稱,政府開展打擊行動的背景是大量新成立的公司爭先恐后地加入新能源汽車熱,其中有些公司得到了包括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和馬化騰的騰訊公司這類巨頭的支持。另外,決策者也對大批缺乏必備的技術和愿望的山寨公司越來越感到擔憂。
中國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說:“已經到了對政策進行某些必要調整、清理生產危險或山寨產品的公司的時候了。在2009年的時候,有信心制造新能源汽車的公司寥寥無幾,所以提供補貼很重要。現在,人人都躍躍欲試?!?/p>
報道稱,除了實行更加嚴格的技術標準外,中國政府還在考慮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控制在10家以內。中國媒體上月報道稱,目前中國90%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無法在兩年內達到政府設定的技術標準。
中國還正在考慮采取類似美國加州的信用制度,最終實現政策轉型,改變目前遭到抨擊的補貼政策——縱容某些汽車制造商浪費開支的習慣。
華南理工大學的專家姜立標說:“眼下新能源政策的變化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彼f只要可以,汽車制造商就會把補貼的錢用于擴大產能而不是進行研發。
報道稱,中國也許還沒有完成打擊行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說,雖然財政部公布了犯錯誤的五家公司,但是未被點名的公司仍然存在各種違反政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