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電池中國網聯合主辦的“動力電池:大市場VS‘小’問題”主題沙龍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動力電池及產業鏈行業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近百人,圍繞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路徑展開了熱烈討論。ASTM(美國材料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國際標準組織首席代表劉斐就動力鋰電池行業標準化發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據劉斐介紹,ASTM成立于1898年,一直關注各類原材料的標準化發展,共有來自150多個國家的專家共同參與各項標準的制定工作。在鋰電領域,早在1960年美國橡塑品實驗室就發表了報告,稱鋰材料里最大的含量是氮和氧。由于行業標準通常是在產業發展到一定的成熟度之后才形成的,因此,在鋰電產業發展迅猛的當下,需要業內人士通過對材料的細化、對材料精密性的研究,尋找安全性的解決方案,之后形成相應的標準。
劉斐認為,未來從化石能源轉變到新能源的大方向不會變,市場需求也很大。但是,由于動力電池的安全直接影響到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因此在動力電池領域,如果不能形成統一的標準,消費者內心容易產生顧慮,進而影響到電動汽車的銷售。
劉斐表示,行業標準通常要根據市場熱點、市場需求來做,通過讓電池同行在行業協會的平臺上對電池安全、材料安全等進行探討,并形成統一看法,經過幾年的論證之后,逐步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再基于標準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進而提升電池產業的高度、廣度和市場滲透度。而在具體標準制定層面,任何行業的規則和標準的形成都是無法單靠一家企業來完成的,需要協同運用市場中、上、下游的力量,集納多家電池企業的優勢技術,才能推進行業標準化。
另外據劉斐透露,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氫燃料電池,目前已經由ASTM接手該領域的標準化制定工作。而氫燃料電池一旦形成行業標準、進行市場化推進,很可能會對鋰電池市場形成巨大沖擊。因此,從安全角度考慮,鋰電池也應該盡快推進標準化建設,才能搶占更大市場。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